為什么外國品牌,總喜歡辱華?
2023-01-11 14:34:45來源:饞嘴餐飲網品牌新聞
涉嫌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兩個多月后,@索尼中國 再次登上熱搜,不過這次是網友們期盼已久的禁言處罰!
實際上這樣別有用心的設計,既非巧合,也不是@索尼中國 第一次挑戰國人的的底線。比如,2019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當天,索尼就悍然召開新聞發布會,并在推出它們新款降噪耳機時,還無比囂張地喊出了“從不妥協”的口號。又比如2021年6月30日晚,@索尼中國 發布預熱海報,宣布新機將在7月7日晚上10點發布,而這恰恰正是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時間……這樣明里暗里的“辱華”操作,也不止是索尼,比如去年的“新疆棉花事件”,H&M、耐克、阿迪達斯等就都赫然在列。再往前,范思哲、紀梵希、杜嘉班納等許多品牌也同樣都曾因為辱華事件引發國人群情激奮……一邊大口嚼著中國的飯,一邊卻又明里暗地想把中國的鍋砸壞,不得不說,這幫“辱華”的品牌實在是太渣了!起因是2022年10月12日,在革命烈士邱少云犧牲70周年紀念日的這天晚8時,@索尼中國 發布了一條配有偉人詩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圖文微博。乍一看,似乎并也沒有太大問題,然而稍加思考的話,索尼中國的別有用心就被暴露的一覽無遺了。首先,偉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句膾炙人口的詞,贊頌的是中華民族和革命人士人英勇無畏、藐視各種困難的情懷,而索尼中國卻將其配在了一幅完全沒有美感的畫面上。其次,10月12日是烈士邱少云犧牲的日子,當天不少官媒都發布了紀念微博或文章,熱點、熱搜之下,索尼中國可能不知道?如果是換做其他公司的話,還有理由說成是無心之舉,但翻看索尼中國的過往,其“辱華”行為可謂是比比皆是。比如2019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索尼在發布新款降噪耳機時,就曾雞賊的在其微信公眾號文案中大喊“從不妥協”。了解點歷史的人都知道,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占領南京后,在華中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的指揮下,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而且這期間,不光南京市所有商店被搶劫一空、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燒毀,中國平民和被俘士兵更是被集體槍殺、焚燒、活埋了30多萬人……尤其是不少網友對索尼中國這種強烈踐踏國人情感、挑戰國人底線的行為,已經多次表示過強烈不滿,然而換來的卻是,索尼中國不但沒有收斂,甚至還在變本加厲。再像2021年6月30日晚,索尼中國發布的預熱,選擇的發布時間正是7月7日晚上10點。眾所周知,1937年7月7日爆發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正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始。所以彼時消息一出,很快就引發了中國網友的質疑和憤怒。不過,盡管迫于輿論的壓力,陷入爭議的第二天索尼中國就先后將宣發微博和公眾號文章進行了刪除,并就此事發布了道歉聲明,然而其悔改的誠意也似乎只停在了所謂的聲明的表面。一次犯錯兩次犯錯都踩在特殊時間節點,結果到了第三次又還是因為同樣的原因繼續,整改的機會也不是沒給,然而以真心換來的結果卻又是什么呢?一邊吃飯,一邊砸鍋,這樣的“辱華”洋品牌實際上也不止是索尼一家。比如2018年11月,奢侈品品牌杜嘉班納發布的一支走秀預熱視頻廣告《起筷吃飯》,就因辱華而引發眾怒。尤其是視頻里,一個亞裔女模特在用筷子時,將其形容成小棍子,并還把披薩說成是偉大的傳統的瑪格麗特披薩……普通的文化差異,在詭異劇本、夸張表演的詮釋下,處處都被透出一種微妙的盛氣凌人和刻意丑化中國人的不適。如果事情只是到此為止,可能還不至于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然而問題的關鍵就是,這期間,杜嘉班納聯合創始人兼創意總監Stefano Gabbana卻又被爆出了更讓國人憤怒的“辱華”言論。在Stefano Gabbana在與網友的對話中,其不但公開指責稱中國“是一個屎一樣的國家”和“無知骯臟惡臭匪幫”,而且還放出了諸如“沒有你們我們也能賣得很好”“你以為我會怕你把這些公布出來嗎”等等的挑釁言論……同樣也是在2018年,巴黎世家也同樣上演了一起引發國人強烈不滿的輿論危機。事情的起因更是充斥著荒誕——2018年4月,法國巴黎世家專柜在發售老爹鞋時,一名中國消費者因批評外國消費者插隊,結果中國消費者不但反被群毆,隨后更還被趕到的店員和保安給控制了起來……而諸如此類的荒誕,也不只是發生在前幾年,在最近的一兩年內,“魔幻劇情”也同樣在現實中上演了不止一次。比如2021年3月的“新疆棉花事件”,雖說被送上熱搜的是H&M,然而“一邊造謠抵制新疆棉花,一邊卻又在中國賺錢”的服裝品牌卻不單單只是H&M。據悉,與H&M同在BCI的棉花組織里的,還有耐克、阿迪達斯、彪馬、迪卡儂等眾多國際大牌。而且更加可笑的是,這些大牌憑空捏造的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強迫勞動,”并借此想要封殺的新疆棉花,國內有些企業甚至想用都買不到!所以透過一次次荒誕不羈的“辱華”事件,可以看到,這些洋品牌骨子里自以為的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實際卻寫滿了道貌岸然。不過剔除情緒層面的憤怒之后,一邊吃著中國的飯,一邊卻又想著砸掉中國的鍋,這些洋品牌無懼“辱華”帶來影響的背后,確實也值得深思。究其根源,一個關鍵的一點就在于,事件對它們的影響或許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尤其是在商業層面。就拿索尼來說,此前索尼高級副總裁、中國董事長高橋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透露,2020財年索尼全球營收和利潤都創出新高,中國區市場表現也比較好。另據Z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索尼以22.16%的市場數據成為中國市場上關注度排名第二的相機品牌,僅次于佳能。要知道,在2019年、2021年索尼已經因營銷上的辱華行為犯了眾怒,然而等情緒消散之后,其生產的商品卻是該怎么賣還怎么賣。這樣的例子也不只是索尼一家,例如2019年8月,VERSACE、Coach、紀梵希、亞瑟士、施華洛世奇、CK等一大批品牌就曾因將香港和澳門列為國家,從而涉嫌觸碰底線,遭到民眾抵制。甚至當時各家品牌的代言人都紛紛解約,然而等幾個月之后,在更換了代言人后,卻同樣沒有阻礙這些品牌繼續在消費市場大割粉絲!又或者如H&M,“新疆棉事件”爆發后,雖然也曾在短期內遭到抵制,然而事件過去還不到兩年,其“被下架”的天貓旗艦店卻早已恢復了運營。所以,無數的前車之鑒已經表明,不但許多消費者的記憶只有7秒,實際上明星們的記憶也同樣僅有7秒鐘……而除了在中國市場有利可圖以外,另一個原因或許是,在以往的同類事件中,犯錯的品牌并沒有受到太多實質性的處罰,所以才導致索尼中國們這般肆無忌憚。就像索尼中國此前的7月7日營銷翻車事件,雖然因為違反《廣告法》也曾被北京朝陽市監局罰款了100萬元,然而除了罰款,其在經營、銷售等方面受到的顯在影響卻微乎其微。尤其是幾年過去了,這些“翻車”的操作,不但早已被大部分的消費者忘得一干二凈,而且甚至還出現了不少網友主動為其洗白的現象。雖然魔幻,但也不得不承認,洋品牌們之所以敢頻頻作妖、屢教不改,或許底氣正是在此!